顺庆:办好民生实事 暖心帮扶让“民生温度”触手可及
民政工作肩负着保障民生、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,直接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的和谐稳定。近年来,顺庆区始终将民生工作置于优先位置,聚焦民生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,通过构建精准化帮扶机制、推出个性化救助举措等精准施策方式,让每一项政策都落地生根,让每一份温暖都直抵群众心坎。
“何大姐,近来身体可好?罗大哥的病情有没有好转?”7月20日一大早,顺庆区华凤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彦彤便拎着沉甸甸的米面油,步履匆匆地走进困难群众何九英家中。厚实的塑料袋提手在她掌心勒出几道醒目的红痕,额头上已渗满细密的汗珠,却丝毫未放慢她关切的脚步。
家住顺庆区华凤街道的何九英,2020年因一场意外造成肢体二级残疾,还并发了慢性腔隙性脑梗死等多种疾病,生活彻底无法自理;其配偶罗书强属肢体三级残疾,又不幸罹患食管癌,需长期服药化疗。家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,夫妻二人双双被病魔缠身,为治病早已债台高筑,日子过得格外艰难。2021年,顺庆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得知他们的困境后,第一时间与华凤街道对接,将何九英一户2人纳入顺庆区“城市暖心工程”救助对象,为这个濒临绝境的家庭送去希望,助他们渡过难关。
斑驳的墙壁上贴着张泛黄的日历,墙角的矮柜上码着十几个药盒,标签上的日期新旧交叠,无声记录着这个家庭与病魔抗争的日日夜夜。走进何九英家,刘彦彤快步来到她身边,目光里满是关切:“何大姐,这阵子天热,您可得多注意身体,有啥不舒服千万别硬扛。”她一边说着,一边留意屋内的情况,不时询问夫妻俩近期的生活与康复状况,鼓励他们保持乐观心态、积极配合治疗,叮嘱他们有困难随时跟街道和社区说,社区一定尽力帮忙。
说着,刘彦彤从包里掏出一个略显陈旧的笔记本。一翻开,密密麻麻的字迹扑面而来:困难群众的家庭住址、联系方式,每个人的身体状况、需求诉求……一笔一画都工工整整。她拧开笔帽,低头认真记下夫妻俩的近况,笔尖在纸页上沙沙作响,仿佛在为这家人的生活细细存档。
“刘主任,真是太麻烦您了,每次都这么惦记我们,最近我们都挺好,太感谢你们了。”何九英拉着刘彦彤的手,眼里满是感激。
“何大姐,你们日子不容易,能帮上忙,我们心里也踏实。”说罢,刘彦彤又像家人般细心叮嘱,“药得按时吃,天热了多通通风,下次来我给您带点解暑凉茶。生活上有啥困难跟我说,我记着。”话语如春日暖阳,一点点漫进心窝,温暖而有力量。
“在何九英家庭的帮扶工作中,区民政局与街道紧密联动、协同发力,通过定期上门走访,细致掌握了困难群众的生活近况,第一时间主动解决了他们因行动不便带来的农保办理等实际难题。自帮扶开展以来,已为何九英家庭落实低保、大病救助、专项慈善基金、临时救助等多项帮扶资金,累计达六万余元。”顺庆区民政局副局长赵红碧表示,区民政系统将始终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,持续加大帮扶力度,以更精准的举措、更贴心的服务解决好他们的操心事、烦心事,让每一份关怀都落到实处,让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力量。
据了解,为严格落实“城市暖心工程”一对一救助扶持政策,顺庆区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认亲。全区2254名领导干部纷纷走进困难群众家中,面对面交流、倾听心声,摸清生活难题,全力以赴纾困解难。截至目前,全区各级结对干部累计开展联系交流5600人次、走访探视8400人次,解决困难及帮扶实事5200件,资助资金1200万元,真正将温暖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。
顺庆全媒体 记者 黄骞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